一些地方建筑施工工地扬尘整治的监管责任划分不明确,部门间配合、沟通、协调不够,互相推诿扯皮。
税收只是外衣,环保才是内核。此外,意见稿还进一步明确了税务机关、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在环保税征收管理中的职责。
多排多收税,少排少收税,以经济手段调节企业排污行为。在排污收费制度中,排污费由环保部门自收自支,而环保税的征收部门由环保部门改为税务机关,环保部门则配合,实行企业申报、税务征收、环保监测、信息共享的税收征管模式。作为中国第一部专门体现绿色税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单行税法,环保税法的出台被誉为中国环境保护里程碑事件,传递出中国经济转型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信号。如何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意见稿作了进一步规定。杨朝霞指出,环境保护由费改税的一大原因是解决目前环保部门环境执法监管和排污费征收的身份角色矛盾问题,但能否真正做好环保、税务两部门的衔接工作,有待于相关部门的政策落实,且在衔接过程中造成的行政资源消耗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杨朝霞进一步指出,环保税是一种调节税,其目的不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不能把生产经营领域税收的原理和规则简单套用到环保税,要讲求手段的合理性。意见稿共42条,在环保税法的基础上对环保税征收事项作出了详细规定,明确了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细化了应税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税依据和环保税减免情形等。吉林省规定,各地可进一步扩大黄标车禁行区域和路段,在所有城市、县市、乡镇建成区全面实行黄标车禁行,甚至可扩大到国道、省道,进一步压缩黄标车生存空间。
约谈中,辽源市、白山市、松原市、白城市、梅河口市、公主岭市主管负责人作了表态发言,表示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夯实责任,将黄标车淘汰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硬任务抓好、抓实,完善工作保障机制,加快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补齐短板,切实采取必要手段和强有力的举措,加快推进黄标车淘汰工作进度,尽快扭转工作滞后的不利局面。从目前来看,长春、吉林、四平、通化、延边等5个地区黄标车淘汰补贴政策出台较早,对黄标车淘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近日,吉林省环保厅联合省公安厅,代表吉林省政府对辽源市、白山市、松原市、白城市、梅河口市、公主岭市主管负责人进行了约谈。约谈六地区黄标车淘汰工作进展缓慢吉林省公安厅交警总队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上述地区完成比例不到应淘汰量的30%,其中,松原26.7%、白城20.5%、辽源18.5%、白山17.5%、梅河口17.2%。
整改疏堵结合7项措施加快淘汰进度据了解,目前,吉林省剩余的8.6万辆黄标车全部为在用黄标车,并且车辆强制报废期均在2018年之后,大部分车辆剩余价值较高,车主主动提前淘汰意愿不高。吉林省还提出,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户外广告等各类媒体,广泛宣传黄标车高污染、高排放的危害性机和国家及省、市有关淘汰黄标车相关政策要求,做好政策解释工作。
而这其中,主要是补贴政策落实不到位、黄标车道路交通执法力度不够、机动车定期检验过程监管不严以及宣传工作不到位等多方面原因导致的。黄标车淘汰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到环保、公安、财政、交通、商务等多个部门,不单单是某一个部门的事,也不是单靠某一个部门就能完成的事,各地政府作为落实黄标车淘汰工作的责任主体必须承担起责任,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必须亲自挂帅,工作责任要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责任人,对工作不力的部门和人员要严肃问责。吉林省要求各地必须尽快制定出台相应的黄标车淘汰补贴政策,给予黄标车主一定的经济补偿。制定黄标车淘汰补贴政策。
这与省政府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工作要求极其不符,尤其是公主岭地区剩余在用黄标车数量不降反增,完成率为零。吉林省要求,通过采取在城市进出口和主要街路采取设置卡点、道路巡查等方式,对黄标车发现一辆处理一辆,并对黄标车闯禁行行为形成高压严管态势,通过强化黄标车闯限行禁行道路交通执法,促进黄标车提前淘汰。吉林省规定,对黄标车实行属地管理,采取黄标车不得跨区域检验、指定黄标车检验场所、初检不合格复检不得变更检验场所、严格黄标车检验过程监管等方式,对检验不合格并且达到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的黄标车,严格依法予以强制报废,有效推动黄标车淘汰。加强对营运黄标车年度检验的管理,对未通过道路运输综合性能检验和《道路运输证》到期营运的黄标车,一律不予办理《道路运输证》年度审验手续,有效促进营运黄标车提前淘汰。
表态落实主体责任,强化整改、狠抓进度针对上述地区黄标车淘汰工作补贴政策落实不到位、黄标车道路交通执法力度不够、机动车定期检验过程监管不严、淘汰进展相对落后等情况,吉林省环保厅在集体约谈中要求,要进一步认清形势的严峻性,按照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到2017年底基本淘汰在用黄标车是一个硬性任务指标,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要切实加强黄标车淘汰工作的组织领导,上述地区须将此次约谈情况向主要领导汇报;要结合地区工作实际,召开专题会议,对各地黄标车淘汰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进一步加大黄标车淘汰工作力度,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另一方面,存在地方重视不够、力度不大等问题,吉林省确定的淘汰黄标车政策、措施和办法在这6个地区没有坚决落实。
距离2017年底基本淘汰在用黄标车还有不到6个月时间,然而,吉林省部分地区黄标车淘汰工作进展缓慢。据吉林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出现上述问题,一方面是黄标车车主主动提前淘汰意愿不强,为淘汰工作增加了难度。
吉林省环保厅厅长常晓春强调,要切实加强黄标车淘汰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规定,有关黄标车淘汰的明细规定已于年初下发至各地,各地可根据车辆使用性质、使用年限、所属单位等条件对黄标车相关信息进行细致筛查,并按照先公后私、先集体后个人、先易后难的方式,分层次制定淘汰措施环保部部长李干杰指出,京津冀区域完成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面临巨大的压力。为改善空气质量,相关部门也不断加大政策力度,环保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具体提出更为严厉的整治措施。再次、机动车及传输性燃煤污染也是关键因素。对此,环保部部长李干杰表示,必须全力以赴打好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4月6日,被称作环境保护史上最大规模行动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对京津冀及周边传输通道2+26城市开展为期一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预计目前不利的大气污染扩散条件仍将持续,空气污染浓度较高。
李干杰认为,各地要紧抓采暖季前的黄金窗口期,严格落实《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下更大气力、以更大决心,出重拳、用重典、使硬招,坚决完成硬任务,加快改善京津冀环境空气质量。其次,区域大气稳定性增强,导致本地污染物积累的加剧。
同时,针对最新公布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情况,李干杰表示,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可借力中央环保督察,对问题严重、久拖不办的地方不定期开展机动式、点穴式专项中央环保督察,严肃严厉追责问责,打出一套组合拳。因此,环保部从多个方面集中治理。
由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人口较多,区域内拥有庞大的重化工产业,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污染物排放强度处于高位,非常容易形成区域性大气重污染。近期监测数据显示,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污染水平有所上升,尤其是区域东部、东南部地区,PM2.5浓度呈明显上升的特征。在空气质量方面,京津冀地区一些城市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相比,一直存在比较大的差距。(7月9日法制日报)近年来,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大气污染问题日益威胁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就目前情况来看,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大气十条既定目标仍有差距。近期,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污染水平有所上升,预计不利的大气污染扩散条件仍将持续,空气污染浓度较高。
2017年作为京津冀一体化三周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保护规划目标到期之年,同时也是大气十条终考之年,其大气污染防治成效备受关注。对此,环保部部长李干杰做出相应指示。
从近期气候趋势预测情况看,7月份上半月京津冀区域地面温度偏高,下半月仍维持弱气压、高温少雨的总体特征。距离大气十条终期考核越来越近,其改善空气质量目标也面临巨大压力。
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已经完成第六轮次督查,在这一轮次的督查中发现2627家企业存在环境问题。对于本轮污染情况,有专家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首先,桑拿天是引发近期京津冀区域空气转差的原因,受此影响,污染扩散条件不利,区域污染物不断积累上升与2015年同比,ⅠⅢ类水河长比例上升3.5个百分点,劣Ⅴ类水河长比例下降1.7个百分点。湖泊营养状况评价结果显示,中营养湖泊占21.4%,富营养湖泊占78.6%。
在富营养湖泊中,轻度富营养湖泊占62.0%,中度富营养湖泊占38.0%。主要污染项目是总磷、化学需氧量和氨氮。
水利部官网11日发布的《201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显示,2016年,全国用水总量6040.2亿m3。同时,水利部还对118个湖泊共3.1万平方公里水面进行了水质评价。
2016年总体水质为ⅠⅢ类的湖泊有28个,ⅣⅤ类湖泊69个,劣Ⅴ类湖泊21个,分别占评价湖泊总数的23.7%、58.5%和17.8%。与2015年同比,ⅠⅢ类水质湖泊的个数比例下降0.9个百分点,富营养湖泊比例持平。